监理公司管理系统 | 工程企业管理系统 | OA系统 | ERP系统 | 造价咨询管理系统 | 工程设计管理系统 | 签约案例 | 购买价格 | 在线试用 | 手机APP | 产品资料
X 关闭
人力资源管理软件

当前位置:工程项目OA系统 > 领域应用 >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 > 人力资源管理软件

人力资源管理:中国第一个人力资源白皮书

申请免费试用、咨询电话:400-8352-114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以独特的视角,经过一年的调研,形成了这本具有标本意义的企业人力资源发展白皮书.本报以第三方的角度,解读白皮书,希望能使转型时期的中国企业人力资源有个健康明媚的明天.

    1. 独特视角

    中国企业人资管理十大"怪"现状

    3月29日,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林泽炎博士在接受记者的采访时,提到一个很值得关注的现象,"通过这次调查我们发现,过去很多'经验'上的观点已经被推翻了,有很多东西都出乎我们意料,这些看似奇怪的结论并不奇怪."谈到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林博士认为,这是我们对目前的人力资源管理现状不了解的缘故.这些"奇怪"的结论表明,我国目前的人力资源及其管理现状正在发生着变化.

    "怪状"之一:西部地区企业组织结构调整幅度大过东部

    在常人看来,西部地区的企业落后于东部地区的企业,但是通过这次调查发现,西部地区的企业的变动幅度正越来越大.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命题之一是解决人与组织的关系问题,这一命题自然地集中在人与组织的结合点--岗位的管理上.以岗位分析为核心的岗位管理是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反映一个企业管理的规范化水平.

    企业组织结构和人员调整幅度大,反映出西部地区企业的管理模式正发生重大改变.

    之二:生产型企业对岗位分析的认知度高于服务型企业

    一个做IT的企业与一个采矿的企业相比,谁对岗位分析的认知度更高呢?结果恐怕有些出人意料:生产型企业对岗位分析的认知度高于服务型企业.

    从对岗位分析的认知度看,农林牧渔业、采掘业、制造业等生产型企业对岗位分析的认知度更高一些;而通讯与信息技术(IT)、金融保险、批发零售餐饮业等服务型企业对岗位分析的认知度较高,相当一部分企业认为通过岗位分析对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的作用较小或没有作用.

    之三: 外资企业高中以下学历的人员比例最大

    "外企"好像经常与"白领"联系在一起,但是这次调查结果表明,外资企业高中以下学历的人员比例最大.

    从企业性质看,私营和外资企业大学以上学历(大学和研究生)的比例分别都低于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前者比例分别是15-18%(大学)和3-4%(研究生),而后者比例分别是23%(大学)和7%(研究生);集体企业的学历层次明显偏低,对应的比例分别只有10%(大学)和0(研究生).

    之四:人员绩效考核还没有普遍成为企业必须进行的一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

    几乎每个企业都在吹嘘的"绩效考核",其具体情况又是怎样的呢?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的调查报告让人大吃一惊:企业人员绩效管理现状较差,考核效果一般,人员绩效考核还没有普遍成为企业必须进行的一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

    调查结果显示,只有72.2%的企业建立了定期人员绩效考核制度,实行人员绩效考核的企业比例为67.3%,其中约一半(占总体32.7%)还执行不力.说明人员绩效考核还没有普遍成为企业必须要进行的一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

    之五:私营企业实施考核效果高于国有企业

    在常人看来,国有企业的考核效果应该高于私营企业,但事实上并非如此.

    国有企业建立考核制度和实施人员绩效考核的面较广,但执行不力,考核实施效果一般;私营企业实施考核效果好.

    私营企业有"定期考核制度"的比例(62.3%)和"实行人员绩效考核"的比例(62.4)最低,而"执行不力"的比例(33.3%)却排在第二.但从实施效果上看,私营企业收到的效果却很好,回答考核效果"很好"(19.5%)和"非常好"(2.0%)的比例排在前列."私营企业"的考核频度较高,其采用"月考核"的比例(42.6%)较高.

    之六:中、西部企业培训经费投入高于东部企业

    东部企业对培训经费的投入要高于中、西部企业吗?如果你这样认为,那你就大错特错了.

    中、西部企业培训经费投入占公司销售收入5‰以上的比例分别为5.6%和4.5%,明显高于东部企业(3.7%).西部企业制定员工培训计划比例要高于东部4个百分点(西部企业72%;东部企业68%).

    之七:西部、中部比东部地区企业员工对目前的薪酬满意度高

    别以为东部地区的企业员工比西部地区的员工对薪酬的满意度更高.调查表明,从不同的地区看,西部、中部比东部地区企业员工对目前的薪酬满意度高.东部、中部、西部地区企业员工回答"基本满意"、"很满意"或"非常满意"的比例分别是71.6%、75.8%和76.5%;中部地区企业员工回答"非常满意"或"很满意"的比例最高.

    之八:东部地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建设不如中部地区

    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建设及执行的总体情况,就企业所在的地区来看,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企业的情况并不太理想,其平均数分别为42.76和43.21.

    东、中、西部地区企业在岗位管理办法、人员招聘录用制度、劳动合同管理制度、定期考核制度、新员工岗前培训或新员工见习制度、培训制度、奖惩制度、薪酬制度、职业安全与劳动保护制度、职工社会保障制度等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建设及执行方面做得比较好;但在员工手册(除东部地区外)、与企业发展战略相结合的人力资源规划、干部竞聘上岗制度、后备干部管理办法、员工职业生涯发展计划、员工合理化建议制度、员工申诉制度等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建设及执行方面比较差.另外,中部地区企业在员工手册和培训制度两方面与东部地区企业相比略显差一些;西部地区企业在员工职业生涯发展计划方面十分缺乏.

    之九:大多数企业都是选择"自己建立"的途径来建立本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在各种咨询公司盛行的今天,借助"外脑"已成风尚,但在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建设方面,调查表明,不同背景(地区、性质、行业、是否上市、销售额、资产总额等)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建设途主要还是"自己建立".

    之十:企业人员规模越小,人力资源管理人员配置越多

    在常规看来,企业人员规模越小,人力资源管理人员配置也就越少,但是这次调查结果表明:国内不同背景企业人力资源在年龄结构、学历层次、人力资源管理人员配置等方面差异明显.国内企业基本上是每100名员工配置1名人力资源管理人员;企业人员规模越小,人力资源管理人员配置越多.

    2. 调查报告

    中国企业人资管理十大关键模块现状调查

    在近一年的时间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林泽炎博士带领他的团队,对构成中国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10大关键模块的现状进行了调查统计.下面是他们向记者提供的调查统计少部分结果摘要:

    1. 岗位管理现状

    我国企业对通过岗位分析加强岗位管理规范化的态度基本一致,但管理规范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在调查的1883家企业中,92%的企业认识到通过岗位分析加强岗位规范化管理的重要性,其中,51.8%的企业做过岗位分析,41.4%的企业正在做或准备做岗位分析.这表明,我国企业通过岗位分析加强岗位规范化管理的态度具有高度的一致性.但仅有51.8%的企业做过岗位分析,企业岗位管理规范化水平仍比较低.

    绝大多数企业进行过组织结构调整和人员调整,且主要以小范围的局部调整为主.调查显示,在进行岗位分析前,81.7%的企业对自身组织结构都进行了调整,其中,进行局部调整的企业占60.4%,调整较大的企业占21.3%,没进行调整的企业仅占18.3%.有76.3%的企业通过岗位分析对人员进行了调整,其中,人员调整大的企业仅占10.1%;人员局部调整的企业占66.3%;另有23.7%的企业没有进行人员调整.这表明,大多数企业在岗位分析之后进行了人员调整,但调整幅度主要以小范围局部调整为主.

    企业岗位分析结果主要应用于考核、招聘、薪酬设计和人员岗位调整等领域.企业进行岗位分析的结果主要应用于考核的占36.2%、招聘的占34.3%、薪酬设计的占33.3%、人员岗位调整的占31.5%;而应用于培训和职业生涯规划的仅占23.1%和10.9%,比例较低.

    企业对岗位分析在人力资源管理中作用的认同感高度一致.87%的企业认为岗位分析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发挥了比较大的作用,其中,9.4%的企业认为作用非常大,31.7%的企业认为作用很大,46.3%的企业认为作用较大.另有10.1%的企业认为有一点作用,仅2.2%的企业认为没有发挥作用.

    2. 企业高层人员管理现状

    此次调查结果表明,我国企业董事会的决策作用明显增强,但国有企业高层管理人员产生的主要方式还是由上级或行业机构任命;企业高管薪酬收入多元化,约有三分之一的企业建立了长期激励计划,收入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企业建立高层管理人员任职资格体系尚处于起步阶段;尚需建立健全公司治理结构,积极推进以经营业绩为基础的报酬激励机制的创新.

    企业高层管理人员是企业经营的决策者、组织者与指挥者,承担着资产保值、增值的任务和责任.围绕"企业高层管理人员产生的方式"、"有无建立高层管理人员任职资格体系"和包括高层管理人员"薪酬项目"、"考核主体"、"考核内容"、"培训方式"及"薪酬收入水平"等项目,通过问卷调查显示,我国企业高层管理人员产生的方式主要是由董事会聘任和上级或行业机构任命;建立高层管理人员任职资格体系尚处于起步阶段;高层管理人员的薪酬收入逐渐多元化,约有三分之一的企业建立了长期激励,收入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3. 企业人力资源状况

    我国不同背景企业人力资源在年龄结构、学历层次、人力资源管理人员配置等方面差异明显.国内企业基本上是每100名员工配置1名人力资源管理人员;企业人员规模越小,人力资源管理人员配置越多.
    本次调查中涉及到的企业人力资源状况包括人员规模、年龄结构、学历层次,人力资源管理人员比例、年龄及学历结构,高管平均年龄,离退休人员比例等;其中几个方面还有女性的状况.本报告根据样本中的有效数据 进行分析.

    企业人员规模平均为2447人,其中女员工人数912人,占37.3% .

    年龄和学历方面:20岁以下9%;21-30岁34%;31-40岁29%;41-50岁17%;51-60岁7%;60岁以上1%.初中及以下11%;高中(含职高、中专、技校)35%;大专25%;大学本科21%;研究生及以上6%.

    人力资源的组织管理方面:有专门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为69%,其它部门行使人力资源管理职能的为20%,人力资源管理职能外包给其它公司的为0.5%,其它则没有回答.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平均为15人,占员工比例0.61%;其中女性7人,占47%.总部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平均有8人.人力资源管理人员20岁以下1%;21-30岁43%;31-40岁33%;41-50岁15%;51-60岁6%;60岁以上0.3%.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初中及以下1%;高中(含职高、中专、技校)9%;大专37%;大学本科45%;研究生及以上8%.人力资源管理人员有人力资源管理及相关专业(心理学、劳动经济学、管理学等等)教育背景的比例为32%;工作后接受过人力资源及相关专业(心理学、劳动经济学、管理学等)培训的人数比例为67%.

    企业高层管理方面:平均高层管理人员18人;其中女性人数6人,占30%;高管人员平均年龄39;本科以上学历人数16人,占89%.

    企业离退休人员负担方面:离退休职工(含已办内部退养人员)占在职员工比例10%以下为61%;10-20%为9%;20-50%为5%;50-70%为2%;70%以上为2%.

    4. 人员绩效考核现状

    人员绩效考核还没有普遍成为我国企业必须进行的一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人员绩效考核结果主要应用于"奖金分配"和"调薪".建立考核指标体系是大部分企业实施人员绩效考核必备工作.国有企业尤其是金融业、水电煤气业、交通仓储邮政业等行业建立考核制度和实施考核的面较广,但执行不力,考核实施效果一般.企业规模越大,人员绩效考核的规章制度和实施管理相对较好.中小型企业人员绩效考核效果差于小企业和大型企业.上市促进了企业提高人员绩效管理水平.

    调查结果显示,只有72.2%的企业建立了定期人员绩效考核制度,实行人员绩效考核的企业比例为67.3%,其中约一半(占总体32.7%)还执行不力.说明人员绩效考核还没有普遍成为企业必须要进行的一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考核效果也不理想,1044家实施人员绩效考核的企业中,59.1%的企业选择效果"一般",选择"非常好"和"很好"的比例合计才20%,选择考核效果"非常好"的企业只有18家,占1.7%.说明人员绩效考核是一个令企业头痛的工作.进一步分析企业的考核周期、考核方法、考核内容、考核指标体系和考核结果应用情况,可以看出:企业人员考核的周期主要是"年度考核"、"月考核",占被调查企业的比例分别为41.6%、40.1%;季度考核约占四分之一.

    企业最常用的三种考核方法对应着三项考核内容:"业绩"、"能力"和"态度",其中"量表法"可以笼统的理解为"考核表格"而涵盖"民主评议"、"关键人员绩效指标"、"综合评分卡"等方法.79.2%的企业将"业绩"作为首要内容,10.7%的企业选择"态度",7.7%的企业选择"技能",另有2.5%的企业将"出勤情况"作为首要考核内容.

    5. 劳动用工招聘现状

    我国企业劳动用工总体上已初步规范,逐渐市场化.企业发布劳动用工信息主要以招聘会为主,以媒体广告和人才交流中心为辅.从社会上招聘已经成为中国企业新增人员的最主要来源.面试是企业录用人员必不可少的环节.大部分企业已有能进能出用人机制.进一步分析表明,中小企业、建筑企业、批发零售餐饮企业用工市场化程度高,但亟需加强劳动用工制度建设并认真执行劳动法规;西部企业弱于制度建设,中部企业弱于制度执行.企业上市促进了其劳动用工的规范化和市场化.

    我国企业劳动用工总体上已初步规范,逐渐市场化.

    调查结果显示,77.0%的企业已经建立了招聘制度,但24.4%是执行不力的;83.0%的企业实行劳动合同用工管理,但也有18.1%没有严格执行.

    6. 相关社会保障现状

    社会保障制度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政策环境,调查发现,各类社会保险企业参险率和离退休职工管理社会化率总体上离广泛覆盖的目标还有差距,而且不同类型企业间的差别很大.需要深化改革,加强执法和监督,为企业创造更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企业也要提高认识,贯彻落实各项社会保障制度,从长远的角度考虑人力资本投入,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和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以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和社会互助为主要内容,其中,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最相关的是社会保险,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除此之外,还有保障性、互助性、长期性的住房储金,即住房公积金,在企业界往往与社会保险合称"五险一金".根据对1883家企业的调查显示,企业参加各项社会保险和公积金的比例分别为:基本养老保险92.5%、基本医疗保险78.9%、失业保险75.5%、工伤保险65.8%、生育保险36.5%、住房公积金49.5%.另外,参加补充养老保险的为16.6%,参加补充医疗保险的为22.1%.

    参加社会保险和离退休职工社会化管理直接影响企业当期人力成本,影响企业人力资源配置,最终影响企业市场竞争力和未来发展.有一些类型的企业存在高参险率、低社会化率,另一些类型的企业存在低参险率、高社会化率,这说明在社会保障改革过程中存在一些不公平现象,需要深化改革,加强执法和监督.另一方面,对企业而言,通过不参加社会保险获得的人力成本优势只是暂时现象,随着社会保障制度改革进程推进,这一优势会逐步丧失,甚至成为吸引优秀人才的障碍.因此,企业需要正确理解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对企业发展的重大意义,从长远的角度考虑人力资本投入,完善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和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7. 薪酬管理现状

    我国大部分企业员工对薪酬表示满意;大部分企业在薪酬管理上实行分类管理,技术、销售及其他人员薪酬结构各不相同;长期激励的主要形式是虚拟股票;多数企业人均月收入在800~2500元之间,多数企业人工成本占总成本的比例在30%以下;企业一般参照同类企业经验数据和本企业历史水平确定工资标准.

    薪酬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本次调查涉及不同企业的员工薪酬满意度、薪酬结构、长期激励形式、企业人工成本、人均月收入以及制定工资标准依据等方面.

    从调查的总体情况看,大部分企业员工对目前的薪酬表示满意.回答"基本满意"、"很满意"或"非常满意"的占72.7%,回答"不满意"或"非常不满意"的占27.3%.

    从不同地区看,西部、中部比东部地区企业员工对目前的薪酬满意度高.东部、中部、西部地区企业员工回答"基本满意"、"很满意"或"非常满意"的比例分别是71.6%、75.8%和76.5%;中部地区企业员工回答"非常满意"或"很满意"的比例最高.

    从不同性质企业看,集体企业的满意度最高,回答"基本满意"、"很满意"或"非常满意"的比例为82.1%,高出总体水平9.4个百分点.国有企业和国有控股企业、私营企业的薪酬满意度较低,它们回答"不满意"或"非常不满意"的比例分别是28.9%、28.5%.外资、港澳台资企业薪酬的满意度与其他性质企业差别不明显,回答"基本满意"、"很满意"或"非常满意"的为73.9%,比总体水平仅高出1.3个百分点.

    8. 企业员工培训现状

    通过对国内不同背景企业员工培训状况的问卷调查和有效数据的分析,发现企业员工培训工作仍处于不稳定和低水平状态,培训工作的效益难以体现;培训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度较低,现有的培训脱离实际,有待反省企业培训的目的、任务、内容和方法.

    员工培训作为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一个主要内容,对全体员工知识与技能的更新和提高、创造力与创新精神的发掘和培养、行为准则与责任意识的规范和强化发挥着重要作用.伴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员工素质的竞争和学习能力的竞争.造就高素质员工成为企业参与知识经济时代竞争的必然选择.了解我国企业培训现状,有利于为制定有效的员工培训政策和制度提供决策依据.

    总体上看,我国企业在员工培训经费的投入上普遍较低;占公司销售收入3-5‰以上的企业仅为8.7%,而占销售收入0.5‰以下的企业有48.2%.如果从企业发展和人才竞争的实际需要看,培训经费的低投入必然严重影响员工素质的提高,需要引导企业从人才战略和可持续发展的高度认识这一问题,加大培训投入力度.
    中、西部企业培训经费投入占公司销售收入5‰以上的比例分别为5.6%和4.5%,明显高于东部企业(3.7%).

    9. 制度建设现状

    通过对国内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建设总体情况、不同背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建设状况及建设途径分析,并对不同背景公司在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建设方面的差异比较,认为中国企业在"人的管理"方面还处在从传统人事管理向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转型时期,强化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建设,尤其是"关心员工职业发展"的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势在必行;不同背景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建设及执行方面差异明显.

    本课题主要采用问卷方法,对中国境内不同地域、性质、行业、销售和资产规模以及是否上市等不同背景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建设状况进行了分层随机抽样调查,涉及(1)员工手册、(2)与企业发展战略相结合的人力资源规划、(3)岗位管理办法、(4)人员招聘录用制度、(5)劳动合同管理制度、(6)定期考核制度、(7)新员工岗前培训或新员工见习制度、(8)培训制度、(9)奖惩制度、(10)薪酬制度、(11)职业安全与劳动保护制度、(12)职工社会保障制度、(13)干部竞聘上岗制度、(14)后备干部管理办法、(15)员工职业生涯发展计划、(16)员工合理化建议制度、(17)员工申诉制度等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建设及执行等内容,并对有效样本企业数据 进行了统计处理.

    10. 信息化现状调查

    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是企业管理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引入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可以提高工作效率,改进管理流程.一般而言,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从无到有、从简单到高级的过程.
    调查显示,58.7%的企业有简单的人力资源信息库,只有7.8%建立了智能化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另外33.5%的企业没有或正准备建立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这说明国内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水平处于起步和初级阶段.

    从不同地区看,东、中、西部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水平上并没有显着差别.

    从企业性质看,建立智能化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外资、港澳台资企业为10.2%,高于总体水平2.4个百分点;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为9.4%,高于总体水平1.6个百分点;股份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为8.3%,高于总体水平0.5个百分点;集体企业和私营企业分别为7.7%和4.8%,低于总体水平0.1和3.0个百分点.私营企业中没有进行人力资源信息化建设的占21.5%,高于总体水平5.3个百分点.

    3.专家访谈

    创建"个性化"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3月29日,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该中心研究员林泽炎博士及李春苗教授首次向本报记者披露了中国第一份人力资源发展报告(白皮书)出炉的内幕.

    首先摸清真相

    《21世纪人才报》:为什么想到要做这样一个调查呢?

    林泽炎:改革开放以来,整个"人"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所以必须先把"人"搞清楚,才能真正把人力资源管理水平提高.今天的中国经济水平较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员工"自主意识"有了极大提高,但是我们的企业仍在"发号施令"地管理员工,这就出现了员工"不听话"的局面.我们希望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关系是一种民主、平等、和谐、寻求共同利益的关系.

    为了促进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我国的研究者们曾经翻译了很多国外的着作,150多所大学设立了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各种各样的培训班风起云涌,这是具有巨大的积极意义的.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在人力资源管理理论、技术方面却存在消化不良,典型的"拿来主义".原因很简单,在国外很成功的经验和很先进的理论,用在中国的企业上,并不一定适用.

    所以,这就要求我们进行中国本土的人力资源管理理论、技术、制度探索.我从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就着手对本土化的人力资源管理进行调查研究,想做中国本土人力资源管理探索的先锋.要进行本土的建设,就必须首先把中国人力资源管理现状调查清楚.事实上,我们的人力资源管理还停留在"经验主义"中.
    李春苗:事实上,我们对国内的人力资源及其管理现状是不清楚的,我们想做一个盘点,将中国人力资源管理现状盘点清楚.

    对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建设现状的一次普查

    《21世纪人才报》:这份报告的权威性有多大?能否详尽、客观、真实、全面地概括当前中国人力资源发展的现状?

    李春苗:我们历时一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团结国内核心人力资源管理专家近百位,在林泽炎博士的组织和带动下,调动政府、企业、研究机构及媒体资源,采用科学手段,对国内不同地域、性质、行业、类型、是否上市、销售额、资产总额等背景的2000多家企业进行了比较全面的问卷调查,其调查内容涉及企业人力资源及人力资源工作者的现状、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建设及执行情况、岗位管理、人才选聘与配置、人才培训、人员绩效考核与管理、高管人员的管理、薪酬福利和社会保障等方面.另外,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人力资源管理研究团队还深入30多家典型企业开展案例调研、撰写案例;并邀请国内30多名知名人力资源专家就人力资源管理不同研究领域撰写专题报告.

    所以我们认为,这次调查是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现状的一次较为科学的抽样调查,我们的调查结果是对当今的中国人力资源管理现状的一个全面、客观的总结.这次调查是集体努力的结果,也是中国开展本土化人力资源管理研究的重要里程碑,力争为企业、政府、学者和理论界提供了一个相互共享的研究平台.

    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正处于转型时期

    《21世纪人才报》:通过这次调查,你们认为中国人力资源现状的一个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林泽炎:最大的一个特点,我们认为目前中国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正处于一个转型时期.经济、社会都在转型期,管理也在转型期.所谓的转型,从规则的角度,可以认为就是有些领域或有些职能模块是有规则的,而有些是缺乏规则的,有些规则没有得到很好的建立,或者说建立了没有得到很好的实施,这就要求我们怎样去创新,怎样去适应社会的发展和需要.

    转型期间的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制度的实施并不理想.我们调查发现,人力资源工作做得好的地方,关键是制度建设及实施也比较好.很多企业都想建立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或者说已经建立了),但是不知道怎么实施,或者说没有去实施,或者说实施得并不理想.我们坚信一点,一个好的企业,必须进行好的制度建设,否则就没有可持续发展可言.

    李春苗:制度没有好坏之分,只有适合与不适合之分,最适合的制度才是最好的制度.

    企业再好的制度,如果不去执行的话,也解决不了问题.我们在调查过程中发现,很多企业各种各样的制度建设是比较好的,任何一个企业都能拿出一个好的制度来,但是执行力却很差.在这些企业,它们实施的是"人情化"的管理而不是"人性化"和"规范化"相结合的管理,随着时代的变化,这些企业缺乏对制度进行调整的能力.

    创建"个性化"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21世纪人才报》:什么样的制度才是最适合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中国企业应该怎样做好人力资源制度建设?

    林泽炎:适合中国企业特点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我认为是一个"个性化"的创建.如何进行"个性化"的创建呢?首先必须学习掌握和了解先进的企业管理理念以及新的思想;然后把企业的实际情况摸清楚.只有把先进的理念和企业的实际情况这二者结合起来,才有可能制定出一套比较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我不想纯粹借鉴国外的东西,因为每个企业都不相同,这就要探索中国本土化的东西.

    吸收先进的管理思想,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体系,其核心目标是"极大地激活人力资源".只有借鉴国外企业成功经验,结合国内的企业现实,尊重员工的"个性化"需要,建立起甄选 实绩化、职责岗位化、发展业绩化、管理制度化、利益共同化、薪酬市场化、保障社会化、组织目标与个人价值协同化等"拴心留人"机制,强调能力本位和业绩本位,才能达到保护、留住、激励、培育、用好人才的目标.

    李春苗: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很多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只能是人事管理.只有"激活"人,与企业的战略相匹配,在这种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制度才是好的制度.那种只考虑企业利益,不考虑员工利益,也是不行的.如何激活人?最重要的就是在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技术分析基础上,建立公平的薪酬体系.

    人物速写

    林泽炎:

    争做中国本土化人力资源管理探索的先锋

    记者赶到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时候,林泽炎正在和他的团队一起编撰《转型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即将由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出版),这也是他们此次调查报告的一个总结.

    林泽炎本身的成长经历就是一部书.

    他1968年出身在湖南,1986年中师毕业后到湖南某煤矿子弟学校作一名小学教师.

    教书的日子是清苦的.在那段清苦的日子里,他并没有像其他人一样甘愿做一个乡村教师,而是刻苦努力,准备自考研究生.

    1990年,林泽炎经过千辛万苦,考上了硕士研究生.1993年9月,他又到了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攻读博士研究生,1996年7月获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人力资源管理博士学位,并分配到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从事过事故调查及技术研究、公司经营、媒体编辑及企业咨询研究等工作.

    2001年4月至今,他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工作,历任企业研究所研究室主任、研究员,负责人力资源管理及政策咨询研究工作.



发布:2007-07-02 10:33    编辑:泛普软件 · xiaona    [打印此页]    [关闭]

泛普人力资源管理软件其他应用

工资软件 人力资源管理软件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 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 人事档案管理系统 人事管理系统 人事软件 工资管理系统 工资管理软件 员工工资管理系统 制作工资表软件 工资核算软件 人员管理软件 绩效管理系统 招聘管理系统 档案管理软件 考勤管理软件 考勤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