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协同让BIM应用更趋务实
协同让BIM应用更趋务实
任何一种新技术只有应用才能真正地创造价值。随着中国建筑行业的转型和升级,作为覆盖建筑全生命周期的数字信息平台,BIM(建筑信息模型)的实用性和优势正在被更多的使用者所认同。
根据最新行业调研报告显示,2014年已经有超过10%的业主方、50%以上的项目应用BIM技术;67%的施工企业已经在项目中尝试BIM技术;已经建立或计划建立BIM中心的企业超过72%;在已经建立BIM中心的企业中,BIM团队成员超过10人的占比52%以上。由此,尽管还存在众多挑战,但在2015年,BIM应用将有更多相关实践落地。
是技术更是思维
“现在我还对第一次接触BIM所带来的震撼记忆犹新。”Bentley中国区BIM拓展总监俞兴扬表示,1986年,当时他还在北京一家国有企业从事技术工作,那时公司投入巨资引入了BIM技术系统。当他看到二维设计图纸变成三维建筑模型时,那种冲击力是前所未有的,随后俞兴扬便决定和传统的二维设计方式说再见,彻底转向三维设计。
技术背后是思维的转变,如同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是农业文明的智慧成果,汽车的发明是工业文明的象征,iPhone的兴起代表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
在建筑领域,同样需要技术和思维的转型升级。目前,建设项目复杂程度不断加大以及由于业主对缩短工期和控制造价压力的提升,建筑业一方面获得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另一方面也切身地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挑战。如今,中国建筑业已经从粗放式管理中逐渐觉醒过来,借助信息化发力。发包业主和承包商力图通过及时准确获取基础数据提升管理能力和效益。
对此,万科集团高级副总裁毛大庆曾表示,在过去20年快速发展的城镇化中,中国房地产业用最落后、最传统的方式承接着全世界最大规模城镇化国家的建设量,可见在此过程中包含着大量的浪费、污染和能耗,同时中国企业也错过了很多工业化发展的机会,因此,他呼吁建筑行业必须进行科技革命。
在俞兴扬看来,不少从业者对BIM的理解还停留在软件、技术的层面,但是BIM实际上是建筑行业的一场科技革命:“B”意味着建筑的全生命周期,还包括地上、地下城市级的三维信息协同;“I”,是指覆盖建筑全生命周期的数字信息,过去一些软件也能实现三维可视,但是并不包含信息;“M”则是信息创建、管理、移动、消费的全过程。他表示。设计师在前期做设计的时候,把信息加到模型中,除了提高设计质量外,还能把这些信息带到施工阶段和运维阶段来应用。其实这是即将带来建筑革命的一个方面,因为将来在运维阶段、施工阶段都可以使用这些信息,而且可以反复利用,包括在建筑的改造、维修、检修等一系列的运营维护中。
在回答BIM的落地是否难度很大的疑问时,俞兴扬认为,BIM并没有像有些人说的那么难。事实上,掌握每一种新技术都必须要付出学习成本,让大家感到高兴的是,现在不少中国企业都从模仿的旧模式中走出来,追求真正的科技研发和创新驱动。
协同才能有效
互联互通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本质要求,同样,实现BIM信息在全过程中的互联互通、协同管理才能将这一新技术的优势发挥到极致。
俞兴扬认为,从二维设计到三维设计再到三维协同设计、管理,是BIM发展的三个层次。从国内目前相关建筑实践来看,多数项目可以做到三维设计,但是上下流程之间的信息协同还有不少的提升空间。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产业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樊则森表示,BIM的价值还没有被完全挖掘出来。他认为,BIM的最大价值就在于信息化和协同管理。在住宅产业化领域,如果能将构件、模块甚至部品的信息汇集到BIM中,同时进行三维条件下的模拟装配、预埋件、错漏碰缺,就能将设计、协同管理、施工等环节打通,实现全产业链的信息集成。根据目前各自为政的局面,樊则森认为关键还是要协调好各方利益关系,建立起一个大平台和利益共同体,从而明确各自职责,同时使参与者共享BIM带来的利益。
万科建研中心相关技术人士表示,2015年万科将深度挖掘BIM的大数据价值,尝试把管理造价、施工模拟等纳入到BIM中来,使BIM更具实用性。事实上,去年交付使用的北京住总万科广场就率先引进了BIM应用,搭建了BIM管理平台,通过整合业主方、设计方、施工方资源,提升工程品质、缩短建造工期。
据了解,万科此次应用BIM也发现了一些实际问题,例如在实际施工当中,并没有达到与模型完全契合,存在一定的不足。原因在于,一方面受交叉施工工序影响,没有完整的工作面实现模型;一方面受其他专业变更影响,例如土建二次墙体更改会影响机电管线路由走向。因此,相关技术人员表示希望通过住总万科广场项目的试点,实事求是地实现BIM三维协同,逐步推广BIM在万科商业体系中的应用。
与此同时,BIM相关软件的易用性和移动性也在不断提升。此前,Bentley软件公司施工与现场副总裁HarryVitelli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目前,Bentley软件已经可以让客户在iPhone、iPad和安卓等便携式设备上实时查看工程信息,同时,公司也在加大对中国特有的建模,所以,今后设计师可以带着合适的数据移动办公。
- 1汤勤丰:知识维度多元化,方能触及设计本质
- 2安全工程师考试《法律法规》第三讲习题精选(13)
- 3同济大学丁士昭:建筑行业信息化导论
- 4深圳某高层塔楼工程创优方案(国家金质奖)
- 5叶青:绿色建筑基于生命平等和价值提升
- 6电梯悬挂装置、随行电缆、补偿装置安装工程质量验收记录表
- 7葛亚曦:设计当有能力联接过去,符合当下,开启未来
- 8海门某公司施工质量检查表(46个)
- 9王红兵:养老地产市场蕴藏着巨大商机
- 10浅谈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管理
- 11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管理知识》全真试题(4)
- 12时评:短命建筑频现凸显权力任性
- 13杨红旭:总理报告提保障房政策新点 楼市迎利好
- 14安全工程师法律法规相关知识习题精讲班(10)
- 15工程项目呼唤内部控制
- 16杭州某安置房地下室结构质量创优及通病防治施工方案
- 172015年安全工程师考试《安全产生法》模拟题(31)
- 18监理工程师谈现场质量管理(三)
- 19何巍:建筑若没人住 那么就没有生命力
- 202015年安全工程师考试《安全生产管理知识》(9)
- 212015年安全工程师考试《安全产生法》练习题(2)
- 22安全工程师考试法律法规相关知识习题精讲班(27)
- 23辽宁某高层经济适用房创优计划
- 24安全工程师考试法律法规相关知识精选习题(5)
- 25安全工程师《生产法及法律知识》模拟题(24)
- 26孙铮:多元化设计更能激发创造灵感
- 27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管理知识》全真习题(12)
- 28时评:丑得吓人的建筑是怎么盖起来的?
- 29杨卓舒:建筑产业化是大趋势
- 302015年安全工程师《生产管理知识》习题(4)
成都公司:成都市成华区建设南路160号1层9号
重庆公司:重庆市江北区红旗河沟华创商务大厦18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