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理公司管理系统 | 工程企业管理系统 | OA系统 | ERP系统 | 造价咨询管理系统 | 工程设计管理系统 | 签约案例 | 购买价格 | 在线试用 | 手机APP | 产品资料
X 关闭
免费培训班管理软件

当前位置:工程项目OA系统 > 学校OA管理系统 > 免费系统 > 免费培训班管理软件

学校管理中的一些问题及对策

申请免费试用、咨询电话:400-8352-114

当今的社会正处于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以占领人才制高点为核心的国与国之间的竞争愈演愈烈,学校教育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得到重视,更没有像今天这样受到严峻的挑战和考验。笔者仅就基层学校管理面临着的诸多问题谈一点个人的想法。

一、学校管理的一些问题

困扰基层学校管理的问题,有的是过去就存在的,有的是随着形势的变化而新出现的。种种问题交织一起,在一定程度上窒息了校长的自由精神,束缚了校长独立办学的手脚,影响着学校素质教育的实施水平。

1.对“教育均衡化”的误解导致对学校发展取向的偏差

构建和谐社会,需要教育公平,需要区域之间、学校之间的均衡发展。温家宝总理在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没有教育机会的均等,就谈不上社会公平。”教育的均衡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物质层面上追求优质教育资源相对均衡配置;二是在制度层面上保障所有儿童受教育的权利得到实现;三是在意识层面上关注每个儿童潜能的最大程度的发展,为之提供适宜的环境和条件。因此,教育的均衡发展应该是资源配置、受教育的机会和儿童发展可能性的均等。教育的均衡发展决不是学校和学生个体间的平均发展,决不是“劫富济贫”式的捆绑发展。它更多的指向学校和受教育者的机会均等,而不是指向学校和受教育者发展结果的均等。但在有些地方,由于对教育均衡发展和教育公平的误读,导致了对一些名校、优质学校发展上的认识偏差和决策失误。一方面,对名校、优质校采取“甩手政策”,对学校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视若无睹,另一方面,在有些人看来,似乎是因为优质学校的存在,才导致了大量的薄弱学校。于是,有些地方决策部门要么取消重点中学,要么要求一些优质校不断地扩大办学规模,以最大程度地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我想,如果不顾师资、设施、管理等方面的制约,一味地扩张办学规模,最终有可能使原本优质的教育资源稀释成过剩的普通资源,到那时,人民群众才真正“不喜欢、不需要”。

2.行政过度干预导致学校的同质化倾向

早在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就指出:“学校逐步实行校长负责制,有条件的学校要设立由校长主持的、人数不多的、有威信的校务委员会,作为审议机构”,1993年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进一步指出:“中等及中等以下各类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自此,“校长负责制”在我国中小学得到了广泛的推行,收到了一定的成效。中学校长有着全权代表学校的法人地位,并有相应的决策权、指挥权、人事权和财务权,从而增强了学校的办学自主权。一个成功的校长,凭借自身的出色的文化创新力、资源整合力、领导执行力和人格魅力,经营学校,使得学校不断地走向辉煌。反观现实,有些地方对学校的管理和干预的力度不断加码,不顾区域之间、学校之间不同的基础和条件,从教师选聘到财务审批,从课程设置、教材教辅的选用到课时进度安排,从考试检测到作息放假补课时间的决定,从学生作业簿的制作、营养奶的订购到图书仪器设备的置办等等,都要求步调一致。也许在他们看来,这是加强常规管理、体现办学规范性的需要。其实,如此大包大揽式的“大一统”和“精细化”的强势行政介人,很可能既剥夺了校长的办学自主权,又削弱了教师的教育权,无视教育的自身特点,磨平了学校的个性特色,从而使行政区域内的各个学校趋于同质。校长要成为有独立精神追求的管理者,成为有科学办学理念的教育家,从而打造特色鲜明的学校,常常会因了这种行政的强势介人而增加了很多的难度。窃以为,创新教育是需要自由思想的,而自由思想是以“弱势行政”为前提的。

当一些有着教育理性与良知的政府机关行政领导大声疾呼校长们要摆脱功利、少讲高考、追求理想时,我们往往只能在心里苦笑。现今的基础教育积弊甚多,从某个角度看,存在着两大问题,一是教育行政化及行政评价万能,二是教育产业化和政府财政投入不足。前者可能是乱作为,后者则是不作为。而这两者都关涉到政府行政部门如何按照国家政策、教育规律科学管理的问题。

3.“一考定终身”的高考制度“窄化”了学校的社会价值

宁波大学外语学院院长范谊对高考弊端作了深刻而简练的总结:高考以及它所衍生的应试教育已经使我国的教育迷失了方向,失去了教育的本性和灵魂。说实在的,我国现行的高考制度确实没能很好地引导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在某种程度上扼杀了学校的特色发展和师生的个性发展,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现行的这种“分数面前人人平等”“一考定终身”的高考招生和高校管理制度,致使教师疲倦地教,学生厌烦地学,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盲目地生活,对社会的认识和适应往往显得低幼化,学校存在的社会价值取向似乎都格式化为四个字—为了高考。这使我想起了无锡东林书院中的一副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对联上所描述的,难道不是我们的学生尤其是优质校学生的应然状态?所以,我常常追问自己,我们中学存在的意义在哪里?在头悬着高考这把达摩克利斯剑的情况下,作为校长,如何使教师幸福地工作、学生愉快地成长,实现学校价值的最大化?

4.现行的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创造性人才的培养

现行的教育到底能在多大程度上激发儿童天真的幻想和学习的热情,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和创造的冲动?未成年人教育的目的是否在于让孩子们的身心得到全面的发展,是否在于发掘他们的潜能,使其根据自己的意愿和天赋自主地成长?是否在于引导他们与环境,与社会和谐的发展?一句话,我们的教育管理者有没有对学校教育进行哲学的思考,有没有对人的生命形成终极的关怀?实事求是地说,今天的基础教育给人的印象似乎就是培养能够在中考、高考中取胜的高分“考生”,只要对提高“分数”管用的,无所不用其极。而在教育教学及其管理中师生的主体性、发展性等问题,却很少关注。教育失去了教育力,教学徘徊在低效、无效甚至负效之间。有个高三学生病休在家两个多月,回到学校参加考试,成绩不降反升。可能这个例子比较极端,但我们应该从中反思并追问自己:为什么课时增加了,作业多做了,教师辛苦了,但学生的成绩却下降了、身心疲惫了,厌学了?个中原因很复杂,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家长和社会向你要高分,教育管理部门向你要高分,政府也旁敲侧击甚至直截了当地向你要高分。因为在人们看来高分尖子人数代表着一个学校、一个地区的教育质量,代表了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程度。追求高分是没错的,问题是如何追求高分。如果追求高分是以牺牲学生的休息时间、忽视学生主动创新精神的培养甚至损害学生的身心健康为代价,那么,我们宁愿少要一些高分!如果一个国家的几乎所有中学、所有家长都不顾一切地疯狂追求高分,都不切实际的一心想进北大、清华,而忽视了对学生的道德操守的磨砺、创造潜能的挖掘、合作精神的培养和爱国情怀的熏陶,这样下去,就有可能会出现“形势大好,人心大坏”的谁也不想看到的局面,发展下去,恐怕将成为国家和民族的灾难。

发布:2007-04-23 13:33    编辑:泛普软件 · xiaona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