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项目管理系统 | OA系统 | ERP系统 | 工程项目管理软件 | 装饰管理系统 | 签约案例 | 购买价格 | 在线试用 | 手机APP | 产品资料
X 关闭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软件

当前位置:工程项目OA系统 > 建筑OA系统 >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软件

50年学徒人生 水处理行业专家何寿平自传

申请免费试用、咨询电话:400-8352-114

  一晃50年就这么过去了。从一个愣头愣脑的毛头小伙子,成了白发苍苍的老头子。回头看看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来的路,感慨万千。小结一下50年的学徒人生,总算有点进步,没有白活。


  启蒙学习
  1958年,仅有初中毕业学历的我17岁,凭着对“自来水”的好奇,一时兴起,去自来水厂筹建处报名当上了学徒。这一当已整整50年了。
  当年10月与30多名一起参加工作的年轻人赴南京自来水厂学徒。
  我被分配到北河口制水车间清水机房学习。这儿的一切对我都是那么的新奇。当时我连什么“电压”、“电流”都搞不清楚。当雄浑的800匹同步电机的大水泵在师傅的指导下让我操作运转了起来,感到十分自豪。
  新鲜的环境激起了我的求知欲,不懂就问。师傅的文化程度有限,一时回答不清时,我就去求教我们带队的技术员朱永岐。
  一次在大光路增压站调试遥控装置时,不断地跳闸,怎么也找不到问题所在。我在一旁看着线路图琢磨,瞎猫碰上死老鼠地发现有一接线点产生短路,一下子找到了问题。
  “摩托卡”很欣赏我的“小聪明”,与我结成了忘年交。正是这些老师对我的培养教育,为我在多年后努力实现水厂自动化的目标留下了一些基本的概念。当我结束学习要回南通时,郑工程师说:“别回去了,就留在我身边吧!”可是我离家时间长了,真想家。最后,还是恋恋不舍地告别了多位师傅回到家乡。
  南京9个月的学习,使我深深地陷入了久久为之努力的城市供水事业永不回头。

求知求思
  回到南通,领导分配我到唐闸看管一口深井。一个人住在芦扉棚里,每天开启一次深井泵,十分清闲。去南京学徒的经历使我深深感到知识的浅薄,不安分的我很懊悔当初初中毕业后竟没有想继续上学,太不应该了。因而求学的愿望越来越浓烈。我写信给上海的姑妈请她给我买来全套中专数理化教科书。规定每天读多少页书,做多少习题,就这么生吞活剥地自学了几个月,自认为有了进步,竟异想天开地向领导提出要去“考”大学。领导回答说:“不行!我们送你去南京学习,怎么能让你就这么离开呢?”一下子断绝了我求学的念头(其实真的让我去考,绝对考不上,基础委实太差了),只能安安稳稳地在自来水厂一待就是35年。
  现在叹息之余,深深地感到没有经过正规系统地专业学习,基础知识功底不扎实,即使做出一点成绩,也只是做做表面文章而已,显得十分浅薄。
  南通港水厂基建时,我被派到上海采购管道配件及相关设备。我随身带着一整套水厂的工艺图纸,依照上面列出的设备表逐个采购。凭着一知半解的琢磨,总还没有发生什么失误。
  出差期间有许多空余时间,脑子总闲不住,就没事找事地考虑起今后的“现实”问题:将来水厂投产后,用户要求接水,总不能让已有的用户停下水来为新用户接装水管吧?一定得想个办法搞一个不停水的开洞机。可市面上无法买到,只有自己想办法进行加工。就这样挖空脑筋凭空想象,弄出个大概意思,居然乱七八糟地“画”出了“不停水开洞机”的“图纸”。就地找到一家机械厂加工。车床师傅大致看懂了我那“图纸”画的什么意思,很耐心地告诉我中心线怎么画,螺纹应该如何表示等等。这才使我一步一步地懂得了机械图的基本画法。
  我这种“先干再学,边干边学”的学习方法一直沿袭至今。现在想起来,若要在事业上有所创造,有所前进,那“无知无畏”、“敢想敢干”的精神也确实不能少!

  这种Φ25mm的不停水的开洞机仅6.5公斤重,灵活、轻巧,使用方便。为此写了篇稿子投到北京的《建筑》杂志,不久给刊登出来,这是我的第一篇被发表的“论文”。它激励我坚定地迈开了“技术创新”之路。我拿到9块钱稿费,但单位却被许多单位无偿索取了上百套的图纸。领导并没有因此认为是“负担”,反而感到我们这么小的单位能在“中央”的杂志上扬了名值得。我也因此得到单位领导的“赏识”,而后,哪儿有难题就调往那里工作。
  我干过水泵工、净水工、水厂值班长、水表修理工、管道工、自应力水泥管理化试验员、接水材料运输工、仓库管理员、采购员等等。三年自然灾害期间水厂停建,还干过绿化工、筑路工、道路养护工。文化大革命前夕调到生产技术科协助干点技术工作。
  正是这样频繁地更换工种,不断地学习,丰富了我的经历,为以后进行科研和管理工作奠定了“博学”的基础。

敢破敢立
  1966年参加了参加了南通港水厂5000m3/d综合净水站的设计,得到北京市政设计院徐彬士、潘骏寿毫无保留的传授。1967年建成投入运行。
  1970年在上海自来水公司黄仲杰的帮助下,进行了15000m3/d脉冲澄清池工艺设计,运行效果良好。并试验成功“浮筒式脉冲发生器”。
  1971年参加自应力管试制工作。1972年底去南京工学院参加全国自应力管培训班,听取了中国建材科学院曹永康、南京工学院刘汉铨、南京水泥制品厂徐淑兰等多位专家、老师的讲学、授课。回来后负责筹建了理化试验室,并试验出采用酸溶法测定矾土水泥中AL2O3的简易方法。
  1974年从资料中得到“兰美拉”的信息,立即与北京市政院、天津自来水公司等单位的陆萄、翟海峰、徐景翼、翟砚章以及福州自来水公司谢旭华先生进行了共同探讨和交流。他们给予了精辟的讲解,介绍了研究的关键难点所在。我们几个单位各自进行了同向流沉淀池试验。我们在南通港水厂建成一座3000m3/d半生产性试验沉淀池。1977年建成20000m3/d生产性同向流沉淀池。
  1974年为改造南通港水厂平流沉淀池,去上海、福州学习,得到上海自来水公司编译的技术资料,其中谈到“桥式真空排泥罩”一词,经过推敲分析认为这是一种可以移动的滤池冲洗设备,启发我们有了新的构思。到了福州,在进行交流中,阐述了我们的设想。谢旭华立即表态,这是一个很好的方案,请你们就在这儿将图纸画出来。在谢老师的“逼迫”之下,连夜长考,直到清晨才从运行原理上理顺了一个全新的方案。
  回到上海,自来水公司的宋仁元先生听取介绍后,立即表态给予鼓励:“这个思路很好!我们这儿还有些资料可以提供参考”。
  上海市政院的锺淳昌先生讲:“你们的这个方案可以报到国家争取科研项目立项。”
  在南通接待江苏省建筑科学研究所王俊玉、吴抚万时,他们听了介绍后立即表态说:“这个项目不要报国家了,就在我们省里立项,拨给你们10000元的研究经费。”这下可动了真格,被“逼上梁山”了。
  这时看了从上海拿到的相关资料,一看吓了一大跳:国外的“哈丁奇”式滤池构造比较复杂,而我们的设计与其完全不同,却简单得多。我们的方案会不会有问题?回头想想,我们的方案无论从工作原理上,还是具体设计都能讲得通啊,为什么一定要跟着老外走呢?干吧!大胆地干吧!
  就此设计能力为3000m3/d的整套方案经国内知名专家宋仁元先生的仔细审核,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从施工到建成不到半年,于1975年完成了移动冲洗罩滤池试验,几乎没有走什么弯路,幸运地一举成功。
  使用的自动控制装置是我在爬在车床下面,对照机床电气示意图的表示方法,利用在南京学习时得到的一点自控的皮毛知识,采用继电器组成了控制线路,竟然运行得很好。
  当年,发表了《移动冲洗罩滤池试验》一文。1977年设计建成国内第一座20000m3/d生产性移动冲洗罩滤池。1978年“移动冲洗罩滤池”科研成果获“全国科学大会”奖状。
  1980年得到南通电子仪表厂杨绍伦的帮助,学习利用CMOS集成逻辑电路设计、研制成功更新换代的“移动冲洗罩滤池程序控制器”。
  面对现状,永不满足;脚踏实地,敢为人先;坚韧不拔,不畏困难;坚定信心,勇于创新!

笔耕不息
  在这不断拜师学习的道路上,取得了一点进步,1981年被授予了“工程师”职称。
  1983年主持进行“标准浊度研究”,并发表了相关论文。其中关于配制液本底浊度对标准浊度液精度影响的论述,第一次提出了蒸馏水不能作为“0”度水标定浊度仪的观点,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984年《移动冲洗罩滤池》一书出版,这应该是我自学道路上的一座“里程碑”。这本书的出版,清华大学许保玖先生、同济大学严煦世先生和上海自来水公司宋仁元先生为我审稿,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使书稿得以完善。特别是出版社俞辉群编辑逐字逐句给我审阅,无论是内容、数学符号、用字的规范,还是标点符号等等都一一给我指出问题,稿纸边上贴满了一大堆的字条,如同维吾尔姑娘满头的辫子,很是有趣。俞辉群工作细致、认真、热情、周到,处处为作者提供方便,使我在学习的路上又多了一位诚恳、热情的老师和挚友。
  1986年 获江苏省总工会"自学成才奖"。
  1986年接受委托,参加编写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下达的《水泵构造及运行》中级技术培训教材。
  除了继续努力进行学习外,我感到对所做工作及时进行总结十分必要。所以,平时只要做了点事,就将一些想法和感受记录下来。虽然我这个人比较懒散,但断断续续地也写了些文字。只是,比下略有余,比上就差得太远了。
  自己如此,对同事、下属也希望他们从写作中不断提高。在建设狼山水厂的同时,要求参加现场工作的技术人员及时总结,待工程结束后必须提交各自所做工作业务的论文。所以在狼山水厂竣工后半年,就通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编辑出版了《现代化水厂建设实例--狼山水厂的建设》一书。其中“水厂工程设计和施工的体会”一文,对建设过程中的失误和教训进行了恰如其分的总结。这与过去一些工程类的出版物光谈成功的一面,避而不提所出现的问题相比,我们的做法给读者以新鲜感。可以从中吸取教训,从中得益。
  以后参加了数本关于给排水方面的施工手册和监理手册的部分章节的编写,将自己在实际工作中取得的经验加以总结,提供业内同行参考。
  2006年国际水大会在北京召开,建设部科技司为大会推出了一套丛书,我参加了其中一册《中国城镇供水技术发展手册》的主编工作,重点编写了我国古代、近代的供水技术发展的历史。
  我感到,每次总结,对自己的学识水平和写作能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求得进步不仅仅是取得具体的成果就可以了,还需要通过不断地笔耕,勤于思考,善于总结,才能从理性认识上得到一个质的飞跃。

众多师长
  多年来,由于南通自来水公司在工艺改造、技术创新方面做了些工作,前来参观考察的人络绎不绝。使我们有机会接触了国内许许多多的同行专家,他们给了我们技术和工作上的指导,带来了大量的信息,拓宽了我们的视野,增长了我们的见识。我们曾得到王业俊、王扬祖、陈正兴、汪光焘、聂梅生、宋仁元、沈大年、王洪铸、严煦世、张自杰、李圭白、汤鸿霄、王宝贞、陈梦熊、戴 进、吴杭勉、顾泽南、周嘉民、锺淳昌、谢旭华、吴正淮、高维烈、许振婉、魏建中、杨文进、钱崇湛、许京骐、力伯法、毕延龄、王占生、陈昌杰、周国兴等前辈专家面对面地传授、指导,同时也得到张悦、沃瑞芳、肖绍雍、刘志琪、宋序彤、刘维城、沃瑞方、陈 新、车念国、王俊玉、吴方中、赵乃君、赵华中、芮友仁、黄铭杰、谢志平、钱荣孙、刘延澄、章立德、俞辉群、张美贞、宋为茹、李 刚、王真杰、章林伟、关兴旺、田启明、丛远东、刘允洲、郝 力、陈燕申、曲久辉、邵益生、鄂学礼、吴抚万、孙海如、陈云生、孙淑溪、张晓健、傅 涛、刘文君、顾国维、许建华、陈翼孙、范瑾初、刘遂庆、高乃云、李 田、刘灿生、吕炳南、赵洪宾、崔福义、马 军、于水利、龙腾锐、姚雨霖、何 强、董辅祥、崔玉川、李镜明、金同轨、吴赳赳、姜乃昌、胡海修、陈 卫、王宝玉、周虎臣、吴根林、李桂荣、顾 平、莫志宏、战 威、杨奇观、邱慎初、王 显、郑兴灿、丁堂堂、张大群、贾万新、裘本昌、戴志荷、何 霖、吴松华、印慧僧、沈永明、卜义惠、杨文进、高志强、伊承勋、潘骏寿、陆 萄、李同德、翟海峰、张延蕙、朱锦文、王光杰、何玉珍、高士国、杭世珺、郄燕秋、孙振堂、徐彬士、陈宝书、戚盛豪、沈裘昌、李金根、吴松华、印慧僧、王 杉、石开云、金管德、关怀民、黄毅轩、何爱惠、何冠钦、陈伟雄、何 玲、黄仲杰、张亚杰、朱 澈、包承忠、岳舜琳、夏柔则、曹增万、周其昌、乐林生、王志刚、孙文章、许树礼、杨向平、张隆久、杨福才、姚芳宇、徐淑兰、徐景翼、马戌环、王宝林、何文杰、梁相钦、陆坤明、张金松、李志才、洪觉民、许 阳、何维华、孙志浩、侯天恩、袁 棠、张大川、林振辉、许国栋、吕大武、李复兴、周立先、王 康、季 琪、陈良刚、方家麟、马树明、芮习宁、杨丽娟、赵展春、张松坡、孙淑溪、王孝义、邵学炳、郑兆平、郑家琪、黄伟源、黄金祥、巴克森、庄 匀、孔繁理、黄鸣岐、徐丽英、裴兆中、何跃庭、黄广泽、郭洪泉、徐坤林、凌天钰、葛忠康、陆明钰、朱世威、宁兆洪、沈启鹏、袁靖东、王维明、许云钦、朱君道、朱世威、宁兆洪、凌振荣、候德剑、张 宴、陶永华、吕 坚、陆 路、朱 洪、陈晓宁、顾宇人、徐华清、刘承泽、刘国俊、王宇祥、朱永岐、孙天林、单百歌……等国内诸多知名专家、学者、同行朋友的指教。使我们在技术进步的道路上依靠专家学者们的支持和帮助,才能不断地跟上时代的步伐。
  由于我们水厂构筑物种类齐全,所以兰州铁道学院、同济大学、哈尔滨建筑工业学院、太原工学院、总后勤工程学院、山东建筑工程学院、南京建工学院、华东交通大学、西安冶金建筑学院……等许多大专院校的老师、学生也纷纷前来现场实习,并要求给同学们讲述新技术的发展动向,以及施工、运行的经验。这对一个通过实践锻炼走出来的专业人员来讲,是一个难得检验自己学识和学习成绩的机会。我特别喜欢为同学们答疑,由于不知道他们会提出什么问题,本人也无法预先推测如何回答,因此,这是对我所掌握知识的严格测试,也是对我现场应变能力的考验。由于平时注意思考,因此对大家提出的一些问题的应答,深入浅出和风趣的叙述,赢得同学和老师的欣赏。为此,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于1987年聘请我担任了兼职副教授,并定期去学校讲课。
  历年来参加了许多学术会议和活动,接触的面更广更宽,收益颇多。
  我的师长和朋友来自四面八方,有德高望重的前辈,有年轻有为的精英,有我们专业内的学者,也有其他行业的人士,有科学技术界的专家,也有文化艺术界的朋友。广结人缘,丰富知识,开拓视野,循序渐进。

发布:2007-07-29 12:41    编辑:泛普软件 · xiaona    [打印此页]    [关闭]
相关文章:

泛普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软件其他应用

项目管理工具 禅道项目管理软件 梦龙项目管理软件 微软项目管理软件 装饰管理系统 装修预算软件 项目计划软件 项目进度管理软件 软件项目管理工具 材料管理软件 工程项目管理软件系统 项目管理系统 施工管理软件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软件 工程管理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