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理公司管理系统 | 工程企业管理系统 | OA系统 | ERP系统 | 造价咨询管理系统 | 工程设计管理系统 | 签约案例 | 购买价格 | 在线试用 | 手机APP | 产品资料
X 关闭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软件

当前位置:工程项目OA系统 > 建筑OA系统 >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软件

加强施工企业质量管理的思考

申请免费试用、咨询电话:400-8352-114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国外发达国家的施工企业更多地进入我国的建筑市场,如何提高我们的实力与之竞争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质量是企业的生命,施工企业的质量更是与施工企业的命运息息相关。而管理和技术是推动企业发展的两个轮子,缺一不可。所以在新形势下,搞好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特别是加强施工企业的质量管理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质量管理起源于美国,发展于日本。随着时间的推移及科技的进步,人们对质量管理的认识也在不断提高,质量管理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从质量管理的第一阶段即从1920年到1940年的质量检查阶段也叫事后检查阶段开始,发展到从40年代到50年代的统计质量管理阶段,最后发展到第三阶段即从1961年到现在的全面质量管理阶段,它的每一次发展都意味着人类对质量管理的重视进一步提高。如今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必须树立全新的科学质量观,即推行全面质量管理。那么如何加强施工企业的质量管理呢?我认为应有以下几种具体做法:

  一、以质量管理为中心,大力开展工程创优活动

  1、强化质量教育,增强职工质量意识。牢固树立质量意识是不断提高工程质量的前提和基础。施工企业要始终坚持“振兴质量、以人为本、提高质量、教育先行”的方针,把质量教育摆在突出位置。充分利用报纸、标语等媒介对职工进行质量教育,使全体职工增强质量第一意识、质量取胜意识、质量从严意识、质量自控意识、质量责任意识、质量标准意识、用户满意为最终目标意识。

  2、建立质量保证体系,推动质量管理规范化、科学化。所谓质量保证体系就是指企业为保证工程产品质量,运用系统的概念和方法,把企业所有的质量管理职能组织起来形成一个有职有责有权、互相协调、互相促进的有机整体。形成由线到面,由一面到多面、环环相扣、连结紧密的有机整体。质量保证体系的运行是按科学程序运行,基本方式是PDCA循环。其中P为plan(计划)、D为do(实施)、C为check(检查)、A为action(处理)。现在,我国普遍采用的是ISO质量保证体系。自从ISO9000族标准引入我国以来,便以其旺盛的市场生命力,迅速在我国企业中生根发芽,为我国企业质量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面貌。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不仅仅是国内竞争,他已提升到全球化的新高度。企业意识到质量认证是提高质量管理、增加市场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于是ISO认证在我国进入高潮。ISO认证对于进一步加强我国认证工作,保证机构工作质量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为我国企业走向世界打下了基础。目前,我国质量体系认证工作已取得长足发展,认可制度已经确立,全社会特别是施工企业对质量认证的认识迅速提高,一批具有相当规模的认证机构和一支具有国际水平的认证队伍已经形成。当前ISO9000族贯标取证活动已在建筑行业普遍开展。为此,建设部成立了专门机构,出台了相关的方案和措施,对该项工作实施监督和指导。几年来,获证企业逐渐增多,企业贯标力度进一步加大,管理水平有了提高,市场竞争实力也有所增强。

  3、解决好施工企业的质量体系在运行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是内部体系运行和外部市场的矛盾。由于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够完善,法制不够健全,人们的思想观念还没有完全转变,导致了市场不规范、配套建设不同步等现象。为此,建议国家及行业主管部门或地方政府尽快出台适合建筑行业特殊性的有关方案和措施,积极筹措、统筹规划,搞好配套建设。进一步加大有关法律法规的实施力度,并不断完善,使各类市场行为得到有效规范,建立公平竞争的市场机制,形成科学合理的市场体系,促进企业标准化管理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

  第二是质量标准与建筑企业实际结合的问题。贯彻ISO9000标准必须紧密结合企业实际,灵活运用,才能具有较强的适宜性和可操作性。建筑企业的施工生产具有较大的流动性,且多数是手工操作,各工序之间的穿插错纵复杂。这给过程控制的严密性和科学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筑产品具有普遍的单一性,难以形成模式化的重复生产,不可能按照固定的生产工艺流程进行控制,而必须针对每一个施工项目进行质量策划,制定生产程序。建筑产品先有顾客后有产品,顾客参与整个施工生产过程。在材料采购、服务、生产过程控制等环节中融入了顾客的意见。如何做好与顾客的协调工作,将关系到工程质量目标的最终实现。为此,一是促使广大管理人员和职工对标准化质量管理进行再认识,对企业体系文件进行再学习、再培训,并从思想、组织、行为上引起高度重视。二是注重各个基础环节,加强以班组为单位的基础管理,适当时应对职工进行一定范围的管理知识培训。按照体系的要求,切实将责任分解到每一个人;三是进一步抓好垂直贯标,企业各职能部门应按照要素分配的职责,对主控程序的培训、检查、整改等自始至终负责到底,运用“PDCA”循环的原理不断改进实施效果,为体系的有效运行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要深入基层一线,搞好调查研究,掌握相关单位体系运行状况,针对存在问题,即时协商制定纠正和预防措施,认真贯彻实施;四是在年终汇集各方面信息,对质量体系的总体情况进行科学合理、实事求是的定性定量分析,及时检查体系运行的得失,总结先进经验,发现存在问题,为下一年度对体系进行改进和完善作好准备。

  第三是关系问题即网络办公系统水平与标准要求的关系。客观上讲,由于长期计划经济模式的制约,传统的习惯做法,还未彻底改进的机构设置、人事制度等因素对体系的运行十分不利,存在着管理简单化、习惯化、人为化、随意化问题。说到底,这仍然是一个体制问题。另外是贯彻质量标准和日常工作的关系问题。贯标是一种自成体系的专业管理,他和成本(包括项目管理)、财务等其它管理体系没有直接的关联,因而常出现一些矛盾。如何协调好使贯标与其他专业管理融为一体,是又一个必须解决的课题。要处理好这几个关系,一是处理好体系运行与企业深化改革的关系。贯标的实质是要从单项的专业系统管理转变为“过程网络”的科学管理,从权利相对集中转变到“分级授权管理”,真正形成主次分明、职责明确、渠道畅通、管理科学的“过程网络”。因此,不能将贯标活动作为一个孤立的事物来对待,应有效地将贯标和企业的深化改革密切结合起来,充分认识到建立质量体系的目的是加强企业的管理,是进一步深化企业改革,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的基础这一根本宗旨。二是处理好体系运行与项目管理的关系。项目管理是一种新型的管理模式,已在国内得到普遍推广。项目管理以实现“劳务层和管理层相分离”为主要特征,这在本质上与标准化管理的要求是相通的。加强过程控制,有利于项目部增收节支;强化材料采购,使用控制,有利于提高工程质量。可以认为,密切结合质量体系的运行,使之与项目管理融为一体,是使项目施工更加规范化、科学化的必然途径。三是处理好体系运行与实际工作的关系。

  (1)从落实岗位责任,严格考核制度入手,将贯标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克服体系运行与实际工作脱节的弊病,使职工从传统的计划经济管理方式中解脱出来,真正在观念和行动上得到质的转变,形成系统、科学的管理体系。

  (2)标准化管理是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的,每一名职工,每一个部门(单位)均与体系密切相关。企业工会、团委、宣传、组织等党群组织应通过各种途径开展多形式、多层次、多方位、多渠道的宣传鼓动及其他活动,营造良好氛围,全身心投入贯标,协助贯标,支持贯标,为企业质量体系的有效运行保驾护航。

  (3)任何先进的管理体系都需要高素质的人来操作。所以,关键是抓好人才队伍建设这一系统工程。要进一步深化人事制度的改革,加强人才培养和挖潜,牢固树立“人才是企业的未来,是发展的根本”的思想。从内部培养挖潜和外部引进两个方面入手,加强人才资源的开发。另外就是大力开展工程创优活动,推进工程安全质量基础建设。在提高职工质量意识和推行质量标准化、规范化管理的基础上,把提高工程质量落实到具体的工程创优活动和基础建设中。一是明确创优目标。二是落实创优责任,加大奖惩力度。三是狠抓基础工作,开展安全文明标准工地活动,以项目为载体,以标准为准绳,以干好每一件工作为目标,实施文明施工、科学施工、标准施工。通过大力开展创优活动,使公司上下形成以创优质工程为荣的良好的风尚,使广大职工把每一件工程都按精品要求施工,使之取得良好的质量成效。

  二、推行全面质量管理,树立创新的科学质量观,不断提高工程质量全面质量管理,简称TQC,是六十年代初由美国通用电气公司菲根鲍姆首先提出的。

  所谓全面质量管理也就是企业全体人员参加以数理统计方法为基本手段,充分发挥组织管理和专业技术的作用,建立起一套严密的质量管理保证体系,有效控制影响质量的各种因素,生产出满足社会和用户需要的产品。全面质量管理是和传统的质量管理相对而言。他是从系统理论出发,把企业作为产品生产的整体,以最优生产,最低消耗和最佳服务,使用户得到满意的产品质量为目的,他是用一定的组织体系和科学的管理方法,动员、组织企业各个部门及全体职工,在产品质量形成的所有环节上,对影响产品质量的各种因素进行综合的治理,他比检验的质量管理、统计的质量管理更加完善,所以称为全面质量管理。

  全面质量管理的主要特点就在于“全”字。这个特征反映在他是全过程质量管理;全企业质量管理;全员质量管理;全面性质量管理;全部科学化质量管理。

  全面质量管理的基础工作主要包括标准化工作、计量工作、质量情报工作、质量管理小组活动、质量教育工作和质量责任制等。标准化是质量管理的重要基础工作之一。搞好标准化工作对于稳定和提高产品质量,合理的发展品种、规格,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促进生产技术发展都具有重要作用。产品标准是判断产品合格与否的技术依据。一般指正式批准的图纸、技术条件、标准样件及上级批准的各种标准。产品标准按颁发单位和使用范围可分为国家标准、部颁标准、企业标准。按标准的性质和内容可分为基础标准、产品标准、方法标准、安全卫生与环境保护标准。产品标准化内容包括标准的统一化,系列化和通用化。而对全面质量管理的标准化,指的是广义的标准化,是指企业的一切经营管理工作都实行标准化,即把一切工作都订成条文、规范,使企业全体人员有章可循。计量工作也是质量管理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它是确保产品质量的重要手段和方法。质量管理要用数据说话。但准确的数据是来自于准确的计量,所以加强计量工作主要应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1)正确合理的使用计量器具。

  (2)计量器具的检定和维修。

  (3)计量器具的妥善保管。

  (4)改革计量器具的计量方法,实现检测手段的现代化。质量情报工作中的质量情报指的是反映产品质量和产供销各个环节的工作质量的信息、基本数据、原始记录以至产品使用过程中反映出来的各种技术经济资料。为了充分发挥质量情报作用,对质量情报的基本要求是必须作到准确、及时、全面和系统。此外质量管理教育的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极其迅速,原有的知识在不断的陈旧和老化,因此必须把对技术人员和每个职工的教育和培训作为企业一项基本建设工作来抓。只有知识不断更新才能使技术人员和每个职工的文化技术水平适应生产技术发展的要求。质量责任制,他是全面质量管理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是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的重要措施,是经济责任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组织共同劳动、保证生产正常进行、确保产品质量的基本条件,也是正确处理人们在生产中的相互关系,把广大职工工作干劲和科学管理密切结合起来的基本手段之一。

  此外,还有广泛开展质量管理小组(QC)活动。作为群众质量管理活动的一种组织形式,质量管理小组是推行全面质量管理的基础和支柱。质量管理小组是指在生产或工作岗位从事各种劳动的职工围绕企业经营战略、方针目标和现场存在的问题,以改进质量、降低消耗、提高效益和人的素质为目的而组织起来,运用质量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开展活动的小组。实践证明,借助质量管理小组这个载体,是促进企业现场提高工作质量、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实现技术进步,不断适应市场需求变化的有效途径。

  三、以成本管理为基础,实现质量效益目标施工企业在狠抓工程质量的同时,应注重成本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坚定地走质量效益型的发展道路。

  通过加强质量管理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主要从两个方面来体现:一是通过提高产品质量来增加销售收入,提高利润和市场份额;二是通过有效管理来降低产品质量形成中所需的资源投入。因此,应将实施质量经济性管理作为重点工作来抓,以提高质量管理的有效性和企业的经济效益。质量经济性管理的基本原则是:从企业方面考虑——降低经营资源成本,实施质量成本管理;从顾客方面考虑——提高顾客满意度,实施质量经济性管理。

  对于大多数企业而言,都需要问自己如下问题:现行的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状况是什么?是否有效?每年对质量管理的投入是多少?对预防质量成本、鉴定质量成本和故障质量成本的投入是多少?比例是否恰当?这些都是一个企业决策者应明了的企业基础资料。如果实施了质量成本管理,这些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通过对以上问题的解决从而提高质量管理的有效性。这对帮助企业决策者进行正确、科学、基于事实的决策和有效管理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实施质量成本管理可使质量成本的分配优化,从而在实施的过程中合理分配经营资源成本,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综合经济效益,而且可在进行质量成本构成分析中科学评价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

  在实施质量成本管理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正确进行质量成本科目的划分,其次是对质量成本构成优劣的分析,然后才是运用相应的管理手段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调整和改进。首先是质量成本科目划分。对质量成本科目的正确划分是分析质量成本机构的关键。质量成本科目划分可根据质量成本的构成划分,一般分为三大科目:预防成本、鉴定成本、故障成本(包括内部故障和外部故障)。而这三大科目又可根据其内涵划分为许多的小科目,这些具体的小科目可在进行表格设计时体现出来。其次是质量成本最佳构成分析。在进行质量成本分析时,经常会使用质量成本的结构指标:预防成本率、鉴定成本率、故障成本率。据统计分析,一般这三率的最佳构成为1:4:5,如果以销售收入来进行评价,则最优比例为质量成本占销售额的1%,理想的为5%。通过各部门上报的质量成本测量报表,财务每半年或每年按三大科目进行统计,计算出预防成本率、鉴定成本率与故障成本率的比例,并将质量成本与销售收入进行比例统计,结果报至质量管理部门。质量管理部门针对财务报告,做出质量成本构成的优劣分析。三是运用相应的质量管理手段进行质量管理体系的调整、改进。在实施质量成本管理的过程中,我们可在进行完质量成本构成分析这一步骤后,由质量管理部门做出分析报告。分析报告中应对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及须调整、改进的部分进行阐述。例如通过分析我们发现质量成本构成比例中的预防成本率过低,我们就可以对预防成本科目进行调查研究,再做调整、改进措施的建议,写进分析报告,然后上报管理者代表,做出相应的管理决策。通过对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和故障成本比例的调整达到质量成本构成为最佳结构的目的。

  通过实施质量成本管理,可完善质量管理体系的过程与过程之间的协调,规范质量管理的行为;可降低经营资源成本;评价、保证和提高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因为通过质量成本结构的分析,我们可根据质量成本最佳构成来进行质量投入和质量成本比例的调整,这就可使我们的资源分配能做到合理和优化,保证能以最少的投入而获得较好的回报。另外在对质量成本结构进行分析时,我们可对投入比例不佳的质量成本科目对应的质量过程进行质量改进,这也可有效降低经营资源成本。质量成本与质量投入存在一定的关系。通过分析我们可以知道,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增加,故障成本也就随之下降。事实表明,用于分析、控制和减少质量损失的费用能在提高质量、增加效益、增强竞争能力等方面得到有效的补偿。所以,有效的质量管理更能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综上所述,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而质量管理、技术创新更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内涵。我们只有加快企业改制步伐,抓住机遇,深化改革,加强对施工企业的质量管理,提高工程质量,加快工程进度,增加企业效益,才能在世界的舞台上创出中国的品牌。

发布:2007-04-14 15:37    编辑:泛普软件 · xiaona    [打印此页]    [关闭]
相关文章:
建筑OA系统
联系方式

成都公司:成都市成华区建设南路160号1层9号

重庆公司:重庆市江北区红旗河沟华创商务大厦18楼

咨询:400-8352-114

加微信,免费获取试用系统

QQ在线咨询

泛普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软件其他应用

项目管理工具 禅道项目管理软件 梦龙项目管理软件 微软项目管理软件 装饰管理系统 装修预算软件 项目计划软件 项目进度管理软件 软件项目管理工具 材料管理软件 工程项目管理软件系统 项目管理系统 施工管理软件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软件 工程管理软件